上半年合资车销量日系车暴跌、大众下滑、国产车热度上升

一些朋友对于上半年合资车销量日系车暴跌、大众下滑、国产车热度上升和一些哪些大众不是合资车企的相关性题,大家都是比较关注度的,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相关的知识。


2023年上半年,合资汽车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前六个月,“南北大众”的销量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日系车方面,除一汽丰田外的其他日系品牌销量同比均有所下降。美系车方面,上汽通用、长安福特销量也出现下滑。发起“价格战”的新龙汽车也未能实现销量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现代、悦达起亚销量同比增长,韩系车在中国市场出现反弹。


面对电动化浪潮和自主品牌的猛攻,合资品牌的至暗时刻已经到来。雪铁龙“价格战”的失败表明,合资汽车无法通过降价来拯救。合资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完善产品质量管理、提高成本效益、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等。


日本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今年上半年日系车的下滑更加严重。


一汽丰田卡罗拉


日本六家汽车制造商中,只有一汽丰田实现销量同比增长。一汽丰田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突破373万辆,同比增长6辆。其中,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占比约27%。


广汽丰田兰达


丰田家族另一家合资企业广汽丰田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约453万辆,但同比下滑近95%。广汽丰田销量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兰达等曾经热门车型的下滑。


广汽本田雅阁


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也低迷。广汽本田上半年累计销量约29万辆,同比下降约19%,而雅阁、昊鹰的换代并没有带来销量增长。东风本田上半年累计销量227万辆,同比下降328%。与广汽本田一样,东风本田的英狮派和CR-V在换代后的销量也不再是之前的水平。


东风本田CR-V


东风日产上半年累计销量335辆,同比减少28辆。2021年,东风日产累计销量连续7年突破100万辆。东风日产短短两年时间的光速崩盘,与畅销车型更替后产品定位模糊有关。


日产轩逸


长安马自达今年因邀请“反粉”梁家辉担任新车宣传大使而备受关注,但上半年销量仅为32万辆,同比下降近50%年。-年,表明长安马自达仍处于“堵车”状态。


梁家辉支持CX-50。


梁朝伟支持CX-50系列


另外,最近宣布停产的广汽三菱,广汽集团产销报表中的数据全部显示为“0”。也许下一个面临这种困境的品牌将是前面已经提到的汽车公司之一。


“南北人民”结为患难兄弟


大众汽车并不是日本汽车衰落的唯一原因。


今年上半年,“南北大众”销量排名仅次于两家合资车企,但也陷入了危机。


一汽大众并未透露今年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今年上半年累计零售量达839万辆,同比下降28%。


上汽大众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为503万辆,同比下降124%,与广汽丰田的差距正在缩小。


大众ID3


最大的原因是“南北大众”销量不振、燃油车竞争力下降、新能源汽车后劲不足。今年上半年ID4的月销量作为合资企业“光之电车”这些成绩显然不能令人满意。


为此,两家汽车厂商对ID系列采取了降价措施,ID3的售价已下调至1259万元,进入不少热销燃油车型的价格区间,但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美国车“破”了,降价了,但量变仍困难


美国汽车的处境更加困难。


上汽通用汽车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451万辆,同比下降11%。上汽通用汽车今年初以来积极推行别克品牌更新和电动化战略,相继推出了新君越、新君威,但市场反应迟缓。E4和别克E5将继续保持热销势头。


别克君越


长安福特上半年累计销量不足10万辆,同比下降126%。目前,长安福特的电动化进展缓慢,其传统燃油车在推出换代车型后也表现不温不火,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福特蒙迪欧


事实上,尽管美系车近年来不断亮出降价的招牌,但销量表现依然不佳。美国汽车面临车型更替过渡期的困境尚未结束。


与美国传统汽车不同,美国新兴汽车正在蓬勃发展。自上海工厂成立以来,特斯拉的销量持续增长,与传统美国汽车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


韩国车上涨,法国车下跌。


雪铁龙C6的售价已经跌至12万元,法系车也难逃这一困境。


神龙汽车今年上半年销量44万辆,同比下降216%。近日,不少雪铁龙C6车主向媒体反映,东风雪铁龙推行的购车补贴尚未落实。


在合资车的叹息声中,曾经在中国市场被忽视的国产车又重新出现了。


现代战士


北京现代今年上半年新车销量超过123万辆,同比增长13辆。今年5月Avante销量超过11万辆,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53万辆。此外,现代汽车公司正积极在中国推出新车,其中包括今年6月推出的紧凑型SUVMusa,上市售价为1218万元人民币(约合1200万韩元)。


起亚EV6


Wieda起亚向外界宣布,今年上半年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23%,但并未透露具体销售数据。以去年同期584万辆的数据计算,悦达起亚今年上半年的销量约为597万辆。


目前,出口销售占WiedaKia销售额的很大一部分。Wieda起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出口8664辆,计划2023年上半年出口超过26万辆。


降价救不了合资车


自1984年上汽大众成立以来,合资车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中流砥柱。在燃油车时代,合资车凭借强大的技术壁垒以及合资企业在生产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始终在市场上保持强势地位。


然而,自主品牌的崛起和电动化浪潮开始对合资汽车的主导地位产生冲击。东风雷诺、广汽菲克相继宣布退市,广汽三菱宣布停产,一汽马自达成为历史,合资车的美好时光悄然结束。


在自主品牌不断降低新车价格、提供更加多样化、智能化的功能配置的同时,一些合资车型却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消费者,要求消费者支付更高的购车费用。


许多合资车型在碰撞测试中表现不佳。


此外,部分合资车型的功能配置和安全性与海外销售存在较大差距,大众帕萨特、现代菲斯塔等多款合资车型在国内碰撞测试中成绩不佳,进一步拉低了合资品牌的声誉。合资车辆。


面对市场冲击,合资汽车并没有坐以待毙。首先,由二级合资品牌发起的“价格战”蔓延至头部合资品牌。第二步是积极推出电动化车型,逐步放弃“石油电气化”战略,基于专业化有轨电车打造车辆。


然而,今年上半年东风多款合资车销量下降超过20%的事实表明,降价并没有带来销量的增长。


除了价格之外,产品和服务本身也是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当价格降到大家同价时,消费者更加关注车辆配置功能的丰富程度以及品控的好坏。可以说,消费者不仅需要买得起的汽车,还需要功能齐全、智能化程度高的产品。


因此,与价格战相匹配的是“产品战”。最终,暂时的降价可能会引发消费的小幅激增,但很难实现长期的声誉积累。合资汽车还有很多需要改变的地方,比如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满足年轻人的购车需求、增加汽车价格透明度、完善售后服务等。


但合资车只有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改变和调整。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