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一些关于行业洞察|中国的汽车强国之路,离不开工业母机。和汽车 固定资产是怎么回事的吗?那么听小编为详细的解吧!
毫无疑,这三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以新能源为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政策引导、支持和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中汽协此前公布的数据测算,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销量中的渗透率从2020年的62%快速提升至2022年的292%,相应地从2020年的125万辆提升至292%.2022年将达到689万。
但同时,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缺芯”、“电量低”、节假日快充站排长队等行业现实。因此,扩产不仅限于汽车制造,还包括对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大力研究,以“强链、修链、扩链”为目标。这一点尤其重要。
工业机械到底是什么?
工业机床,顾名思义,就是“生产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数控机床。我们为装备制造业提供更先进的生产装备和零部件,包括工业机器人、发动机、汽车、工程机械、工业基础零部件等。
引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左世全对8月22日举办的2023年汽车技术装备发展论坛的总结工业母机是“制造装备的工具”、“自主发展的基础”,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核心枢纽和高峰,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整体发展的关键产业。
其中,集成了多种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方法的汽车制造是最大的应用领域,占工业母机下游应用的40%。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各种变革性技术正在融入汽车,引领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变得集成且灵活。工业主板的产业生态系统正在不断重组。
最直观的例子之一就是特斯拉普及的一体化压铸技术,将汽车分为六个部分,从早期的后底部一体化压铸,到前后车身+底盘电池组一体化,再到现在的车身部分,45秒造出一辆汽车,我们在制造汽车方面也达到了同样的效率。
随后,压铸企业必须解决大型铝件无法热处理的瓶颈,还要设计规格大、流道复杂、结构多、壁厚各异的一体化模具。改进您的压铸工艺,确保产品前端和后端性能、机械性能和产量的一致性。
与此同时,当前汽车市场新技术、新产品的迭代周期不断加快,虽然有企业号召“两年一次”的终极更新节奏,但交付时间却不断面临压力。
基于此,左世全认为,“工业母机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制造竞争力和产品质量。”
这个‘根基’仍不稳固
当前,全产业机械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我国产业机械企业正在结合各自优势,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大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布局。“去年,工业机械企业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左世全说。
他预测,到2025年,“韩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当年总量的40%左右,以工业机械为代表的制造设备投资将占新能源汽车固定资产投资的50%以上”.”做到了。公司。”
事实上,包括嘎斯谷汽车研究院在内的多家研究机构以及多位专家学者都认为,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40%,全面新能源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它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席卷全。
这意味着我国工业机械转型升级必须加快。
要知道的是,虽然专项工程从2004年就开始启动,但我国在冲压、焊装、涂装和核心零部件制造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重点关注汽车制造和核心零部件制造“四大工艺”需要。组织了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等5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5亿元,重塑了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创新生态系统,带动了一批机床工具企业实现大幅增长。
然而,随着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在全范围内快速发展,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高稳定性已成为数控机床的关键指标,而轴承、导轨、轴承是国内工业的核心功能部件。数控系统、螺丝等母机高度依赖进口,部分核心零部件加工精度和可靠性欠缺,机床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的现实被忽略。
与此同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对高端工业主板的使用持谨慎态度,这使得工业主板企业因缺乏能够促进技术积累和应用产生的应用场景而难以形成良性循环。此外,由于上游产业机械、零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差异,导致供需错配等题。
这了我国从汽车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能力。
为中国的强国梦奠定基础
早在去年9月,工信部一位负责人就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做好行业工作。工业主板产业顶层设计,协调产业、税收、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动专项工程延续,强化联合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夯实产业基础培育、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开始,财政部、税务总局以及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份经济会议将巩固制造业传统优势,加强转型升级。被置于重要位置。
左世全提出,要充分利用我国超大市场优势、新国家体系优势,进一步推动工业机械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优势。目标是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和高质量协同效应谋求发展。主要目标以推动供需匹配为主线,提高工业母机供给能力。方向,建立工业母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效对接机制,强化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竞争优势。
为此,工信部在研究讨论、信息汇总、咨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工业机械12个重点方向。
在整车制造方面,拟重点发展冲压、集成压铸、焊接、激光加工等技术,包括汽车外饰件智能冲压生产线、大型复杂集成压铸技术、高速加工与装配等。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新能源汽车五个重点方向包括先进焊接装备、复杂薄壁车身零部件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
零部件方面,我们在异型复合材料零件、轴齿轮等精密零件、电池结构件、模具等领域提出副车架等大型复杂零件的五轴联动加工,以及高精度新能源汽车齿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轴类零部件加工制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托盘高效加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隔板/铝箔拉丝、氢燃料电池双极高速冲压板材、高效加工新能源汽车精密模具。
解决工业主板部分技术领域的“瓶颈”题,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外,还需要相关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的研发创新和联合创新合作。
在此背景下,2023汽车技术装备发展论坛当天,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中国汽车研究院联手长安、广汽、江淮等10家汽车厂商,并宣布以下内容。济南二机床、南京爱斯顿等7家工业机械相关企业共同倡导强化创新动能,构建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在实际应用中,一系列智能制造装备不断迭代升级,推动新一代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汽车全生命周期,努力探索新的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
“工业机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是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的重要方向,是双向赋能、长期合作的发展过程,是产业机械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立伙伴关系,促进相互依存加强和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供应“链接产业链的关键举措”左世全认为,“加快提升工业机械供应能力是新能源汽车打造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是全产业链、建设汽车强国的重要支撑。”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