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在东京发布新电池?日本车还有逆袭中国车的机会吗?

对于网上十月在东京发布新电池?日本车还有逆袭中国车的机会吗?和一些关于10万左右的自动档日系车的话题,想必很多人都想了解,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随着疫情过去,世界发生了变化。


从10月底开始,日本最大的全车展将不再称为东京车展,而更名为日本交通展。


和上次一样,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丰田章男在去年公布了2023年车展的信息,但今年10月他不再是丰田展台上的主讲人。这位是今年1月上任的新任CEO佐藤恒二。


与此同时,变化的是,全最有价值的汽车公司不再是丰田,而是特斯拉。就连越南汽车企业的市值也排名世界第三。


对于日本汽车行业整体来说,全性的变化包括美国开始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产燃油车的优势和红利还有多少、固态电池什么时候出现等。随着德国发展重新占据上风,那些车企早早就完成了新能源转型,那么如何弥补呢?对于丰田来说,情况更为复杂。这是因为,就像我们误判新能源趋势、选择了错误的道路一样,我们必须考虑氢燃料/氢能源电池能否坚持下去。


反击与否,一切都将在10月底的东京揭晓。


从表面上看,日本汽车制造商似乎决心弥补错误并进行反击。


2023年中,丰田首次宣布对电动汽车业务追加投资70亿美元,尤其是全固态电池领域,引发人们对中国动力电池可能迅速被超越的担忧。


本田也是如此。2023年,宣布将投资400亿美元,到2030年推出30种电动汽车。到2030年,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预计将占总销量的40%。其中,中国的销售目标是每年销售80万辆电动汽车。


日产的计划领先于丰田和本田,计划在2021年投资约1130亿元人民币,到2030财年推出23种电动汽车。到2026财年,电动车型将占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的40%。


如果仔细观察上述三大计划,你会发现它们并不是什么雄心勃勃的计划,但公布的许多细节与中国和欧洲汽车制造商目前关注的“AllinNewEnergy”有很大不同。具体来说,三大公司的计划将混合动力纳入所有新能源车型中,而欧洲汽车制造商则明确表示将放弃燃油发动机的比例,增加纯电动汽车的比例。


简而言之,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及其附属品牌在未来十年需要继续利用燃油汽车时代的废热,走向新能源,包括油电混合动力、增程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使用内燃机的新能源计划占据着与纯电力同等或更高的重要地位。


当然,汽车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什么,并没有标准案。作为一家全性的汽车公司,只要能卖得出去的车就是好车,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


关于日本各大汽车厂商是否会在今年的东京车展上看到逆袭的机会,车展相关计划与汽车厂商的计划有些相似。不像那样。“它太具有未来感了,只有在现场才能看到。”


巨大的外部动力,指向了本届东京车展的总体目标。上届东京车展主要针对东京奥运会,日本三大车企均在奥运会上展示了自动驾驶、新能源、VR/AR等具体应用案例。然而,由于全疫情的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迟了一年,结果并不理想。


除了现有几家主要汽车公司的参与外,2023年东京车展还引入了来自商用车和下一代移动相关行业的额外参展商。另一个目标是吸引更多人参加车展,预计吸引100万人,比今年成都车展多10万人左右。


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丰田、日产、本田关于东京车展的一些信息已经曝光。


日前,丰田东京车展以丰田bZ3X的上市拉开帷幕,这将是丰田新一代纯电动SUV的展示。日产汽车在9月底推出了NissanConcept20-23概念车,以纪念日产欧洲设计中心成立20周年,并且有一定的可能出现在东京车展上。最近,日产汽车悄然搁置了重大举措。今年刚刚公布的三大技术路线分别是启辰VX6纯电动汽车9月底在广州悄然下线,预计10月份上市,预计年内上市。


本田很老实,9月底就推出了本田DREAMLOOP主题、可回收车身的SUSTAINA-C概念车、袖珍概念车、SCe概念车、专业运动概念车、JET商务机、机器人、专业商务用车等


铃木准备推出结合丰田混合动力的全新混合动力Swift车型,而雷克萨斯则预热了一款续航800公里的EV概念车,如果看目前的预热照片,可以看到很多类似宝马风格的设计。目前马自达和斯巴鲁还没有任何消息。


这难道不是日本汽车制造商追赶中国汽车的新做法吗?


设计、电池、轻量化等都是几家大厂在2023年东京车展上可以看到的清晰反击路线。银线是性能、驱动、降低成本三大线。


设计的趋势是,新能源终于开始摆脱燃油汽车时代的许多。丰田新一代纯电动bZ3X的设计已经具有欧洲风格,虽然是SUV,但给人的感觉更像是跑车。日产20-23概念车是一款标准的纯电动紧凑型钢炮,带有GT-R的味道。本田的回收车型看起来像是经过改装的飞度或其他带有封闭式进气口的Kei汽车,但我们几乎可以假设这款尚未发布的全电动性能跑车将具有低风阻的姿态。


设计有所改变,这样会有两个好处一是消除了看似过时甚至为人诟病的“变油为电”的想法,二是减少了风阻,让车辆巡航更加顺畅。可以增加距离。它变得更长,成为广告的亮点。当然,新能源汽车的另一个重要挑战是轻量化,但好在日本汽车厂商在民用车轻量化方面一直享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挑战并不大。


尤其是电池,必须单独讨论,因为丰田前段时间已经废弃了,预计到2026年,非固体锂离子电池将能够支持丰田纯电动汽车800公里的续驶里程。2027年至2028年,下一代锂离子电池可支持车辆行驶里程高达1000公里,并且比现有锂离子电池便宜10%。


丰田能做到吗?只有未来才能告诉我们案。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纯电力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股价和市值的下跌也将不可避免。至于电池技术的提升,丰田的逻辑在上市之前一直是保密的,但现在三言两语透露出来的信号是,特斯拉4680逻辑的电池很大胆,阳极有一个镍含量高,阴极有低成本材料的逻辑,正在找。没有别的原因,松下已经说过了,所有迹象都指向丰田。


从这些电池的效率指标来看,续航800-1000公里的锂离子电池与目前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麒麟电池也采用4680电池逻辑。这结合了模块的缺失和更高的集成度,以增加电池容量。如此一来,丰田在使用新能源汽车后,将快速提升续驶里程和能耗表现。


那么,剩下的题是电池成本能降低多少,而由于目前两家合资企业分别与比亚迪和广汽深入合作,进入中国后,这些电池会不会主要出现在纯进口产品中?雷克萨斯?这些都是决定你能否反击的变量。


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等在目前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基本上是不可能逃脱的,没有别的原因,而且技术发展和规模足够强大。这么高,我们只能依赖先进的公司。好在丰田和比亚迪之间的合作非常深入,所以变数也比较多。


对不起。归根结底,争论的焦点是谁更便宜。


无论如何,可以确定的是,未来两三年内,日系三大品牌将能够基本赶上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水平。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反击,性能、驾驶、降低成本两大主逻辑,隐约让我们想起了燃油车时代日本汽车工业领先于美国和欧洲的逻辑。


性能和驾驶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说不是很明显,但却隐藏着很多机会。这是因为新能源的出现使得性能变得更加实惠。在燃油发动机4秒破百公里的时代,购买门槛法拉利接近300万元,兰博基尼则超过250万元,但到了新能源时代,蔚来ET5就可以了298万元。太阳。


而且这样的车还有很多,比如售价不到26万元的哪吒,39秒就能突破100公里时速。对于SUV来说更是如此。理想L753秒即可百公里加速+30万出头的售价+大空间大屏幕直接力逼赤的奥迪Q5L四驱版。今年汽车价格从34万元以上降至28万元以上。


不过,虽然性能不错,但操控性和驾驶感却令人失望。这不是关于你在高速公路上加速时超车或超车的题,而是关于驾驶的舒适性、赛道等。在燃油车时代,大多数中国汽车并不存在赛道经验和储备的劣势,但现在,在新能源领域,除了拥有世界前三赛道冠军领克和路特斯的吉利之外最大的跑车,其他车企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当然,这不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销售推动力。长期以来,退出中国的法系汽车、铃木等强调相关特色的企业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功。但很明显,这将影响中国汽车出口海外的表现。


节省成本的题需要更多的空间。


日本三大车企公开阐述了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节约逻辑。


到2026年,丰田的下一代锂电池将比现有锂电池便宜10%,到2028财年,日产的电池成本将比当前价格低65%。


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5年开始量产。按照日产目前的标准,成本可以减半,能量密度可以提高一倍,充电速度可以提高两倍。丰田的目标是2028年量产、充电10分钟、续驶里程1500公里。


在汽车方面,丰田对当前的bZ3X有一个降低成本的目标,发布时将比bZ4X便宜40%。以此计算,美国的起售价预计为26万美元,比美国版Model3便宜了近4000美元,中国的起售价预计为1198万元,远低于此前的价格。模型。比亚迪元加价。


显然,一旦达到这些价格,全世界都会感受到丰田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杀伤力。除了丰田之外,日产未来的两条反击路径也很明确。一是通过电动四驱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产能,二是向中国本土汽车企业靠拢。


前者很容易理解,东风日产今年迎来成立20周年,其重点计划之一就是加快电动驱动车型的推出、降低价格、提高产能。这与今年日产e-Power四驱奇骏推出后的市场效应有关,没有折扣,但也不用担心销量。20万元以内混合动力四驱。而和中国汽车制造商一样,日产也准备效仿比亚迪和吉利,以“超级双打”的方式利用全技术打造自己的优势。


但本田追求的是什么却很难说。与丰田和日产相比,纯电动架构的推广计划进展缓慢。北美汽车只能与通用汽车(GM)联合开发。因此,基于下面的油电混合动力和i-MMD的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决定其竞争力的唯一因素是“如何将中国汽车的价格降低到与中国汽车相同或低一点点”。'高价值。”


写在最后


从目前掌握的浅层和深层信息来看,日本三大企业的动作其实与燃油时代类似,虽然市场瞬息万变,但反应速度预计不会像欧洲车那样不稳定。公司。


燃油时代,德系车率先转型,日系车紧随其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美国马基夫法案以及石油危机对大排量汽车的影响,而日本汽车企业以此形势为契机,完成了蚕食并登上顶峰。


本届东京车展是否会再次逆袭,以及日系车企如何弥补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明显短板,还有待观察。这是决定我们未来4到5年能否在中国市场逆袭的最重要的事情。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