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关注重新加载空投有多困难?和一些莫斯科人车价格的话题,但是大家不了解,接下来听小编的讲解吧!
所谓重型装备空投,是指利用大型运输机和降落伞装备,将重型武器装备从空中一定高度快速运送到指定地面的行为。通过实施重型空运,空降兵可以实施突然袭击,显着增强打击力。
那么重型装备空投在空降兵部队构成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呢?如今各国重型装备空运能力如何?未来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请参阅本期的主题。
去年4月,俄罗斯空降兵在北极弗朗兹约瑟夫群岛海拔万米处成功进行建制伞兵训练,引起高度关注。
更让本次训练“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空降兵部分部队在1万米以上的高空出动,装甲车和物资从1800米的高空成功空运。
借助此类空中设施,装甲车从天而降的景象,就是重型装备空运行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与常规补给空投不同,通过重型装备空投运送的武器装备重量通常超过1吨。这些武器装备一般都具有较大的火力和杀伤力,可以大大增强空降兵的快速机动和火力打击能力。因此,各国空军是否具备空运重型装备的能力往往被认为是该国空军整体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
战场需求旺盛
重型武器装备“从天而降”成为必然选择。
与空战概念形成时期相比,重型装备空运不仅是后来者,而且与前者有着密切的“母子”关系。
空降作战方式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国等国多次向敌后空投单兵执行突袭、侦察任务。空降作战在二战中被广泛使用,德国在挪威的空降以及盟军在诺曼底和阿纳姆的空降都是当时战争的代表性例子。
这种作战方式不需要过多考虑地理障碍的,被证明有助于将部队和武器快速运送到目标地区,改变盟敌关系,抓住机遇。并在战场上占据领先地位。
然而,一些国家的空降兵在享受空降作战“甜头”的同时,也不得不经历不少“痛苦”。
一方面,空降作战方式已经存在有一段时间了,没有人会立即考虑空投重型武器、装备和作战物资。当时,空降作战只需要能够携带步枪、机枪和其他轻武器从飞机上跳下并降落在敌后的人员。但事实是,部分空降兵空降深入敌境内,很快就被敌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包围,陷入“把羊放到虎口”的险境。
同时,空降人员即使成功着陆并完成集结,也往往因缺乏重型武器装备而无法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往往无法对敌方重点目标构成真正的威胁。而且还出现了作战物资和后勤保障跟不上等题,战场上人员的生存能力大打折扣。
因此,能否将重型武器装备同时快速空投到敌方深海,成为各国研发的重要课题。
在战场强烈需求的推动下,苏联和美国率先开展了重型装备空运技术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研制了第一代GM-11降落伞,配备一体式框架空运,实现了部分拖拉机、火炮、轻型坦克、浮桥的空袭,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国再次制定第二代WM-12降落伞和第二代部队标准,研制出组合空投,可实现大型运输车、火炮、坦克等武器装备空投。
苏联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与美国一样先进。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成功研制出第一代MKC-128P降落伞,在1970年代研制出MKC-500和MKC-128P2降落伞,在1980年代装备了大型全天候降落伞。空投能力。其中,MKC-128P2降落伞仍然是俄罗斯空降兵的主要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重型空投已经发展了高空、低空、超低空空投和连续空投等一系列技术。相应地,针对各种物品、武器、装备空投而开发的各种减速降落伞、减震器也纷纷出现,有力支撑了各种环境下重型装备空投的实施。
需要完整的系统支持
重新安装AirDrop并不容易
全拥有空战能力的国家很多,但拥有重型装备空运能力的国家却寥寥无几。那么拥有重装空投的能力到底有多难呢?
首先,要进行重型装备空运,就需要拥有性能稳定的中大型运输机。毕竟空投重磅的大致都是“大佬”。没有大中型运输机,就不可能将重型装备空投甚至运上飞机。另一方面,如果中大型运输机数量不足,空投重型装备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目前具备重型装备空运能力的国家大多是拥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其次,重装备空投必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持。从这个角度来看,拥有足够的大中型运输机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实现重装空投其实并不容易。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重型装备综合空投体系。综合系统主要由牵引系统、主伞系统、逃生系统和减震系统组成。牵引系统负责将装备拉出舱外并启动主降落伞系统,用于减慢下降的装备速度,确保重型武器装备在可接受的力范围内降落在目标区域。脱离系统和减震系统在坦克等武器装备落地的瞬间就开始工作,防止坦克翻倒或被伞拖拽,防止坦克等武器装备落地时受到冲击而损坏。
这些系统中的每一个都对应着一系列的设施和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的组成根据出生时间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有的大型空投系统有空投,有的则没有,而是直接在机器上安装缓冲气囊。这些系统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支撑重型空投实现的完整体系。
以俄罗斯伊尔76重型运输机为例,配套的重型空投系统包括II-7和II-16。II-7配备了防滑板和减震器,可以让运输车、拖拉机、大炮、装甲车等空投,而II-16则采用减震气囊和泡沫板来吸收震动和冲击力。可空中运输大型运输车辆,可空投。自行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
再次强调,重新加载空投是一项严格的“技术任务”。运输过程中如何将武器装备固定在托盘上、空投过程中如何应对因武器装备移动而导致的飞机重心变化、如何防止因后方气流扰动不稳定而发生事故。装备离开飞机时飞机滚动,武器装备如何在落地前减速,如何确保安全落地……这些都是实施重型装备空投前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题。
最后,战场对重型装备空投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重型装备空投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扩大和丰富,投送的单件武器装备重量也不断增加。例如,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单件物品最大空投能力达到了20吨,但如今,单件物品最大空投重量不断增加,有超低空空投、连续空投,ETC。形成高密度空投、载人车一体化空投等。这种重型空降突击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使得空降兵对地攻击力骤增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对综合性重型空降体系的要求。”。
美军在某些机型的重装甲单发连射和轻装甲高密度连射方面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然而,很难保证100%成功。2016年,美军第173空降旅在德国进行空袭训练时,三辆“悍马”军车直接从空中坠落到地面,变成了三堆废金属。
所有这些使得空运重型设备对许多国家来说成为一项困难的能力。
战场环境发生变化
重型装备空投不断被赋予新要求、新含义。
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重型装备空运能力。
例如,美国某些运输机可以连续空投4件重达45吨的物资,并可以在极低的高度运输坦克、装甲车、大型集装箱等重物。俄罗斯在人车一体化空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甚至在极地地区也实现了强大的空投。此外,英国、法国等国在重型装备空运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随着战场环境发生新变化,适应未来空中作战需求,重型装备空投被赋予新要求、新意义。发展还呈现出以下趋势
一种是坚固的空投装置。目前,世界各国军队装备的重型武器装备越来越多。提高空中作战能力,需要提高最大单体空袭能力,实现重武器持续空袭。这必然对航空运输的最大有效载荷能力、坚固的空投系统的耐用性以及降落伞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出新的要求。
二是精准打造空投着陆点。在传统的换装空投过程中,当武器装备离开运输机时,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而难以准确确定降落地点。随着导航定位技术的进步以及相关飞控设备的支持,重型装备的精准空投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三是人车空投一体化。目前,在重型设备空运中,大多数国家的空运设备和空运人员是分开的,空运人员落地后回收设备。俄罗斯于1998年率先进行载人重型空袭。在测试过程中,七名俄罗斯伞兵利用“Shereev”无货空投系统,从一架IL-76运输机上空投到一辆BMD-3伞兵坦克上,取得了成功。
人车一体化空运很可能成为国家实施重型装备空运的选择之一,因为它已被证明可以使人员落地后更快地投入战斗,显着提高空降兵的快速反应能力。未来。
四是空投物资集装箱化。重型设备空运还包括后勤物资。在未来的战争中,空降兵将在敌后作战,需要大量的作战物资保障,包括弹药、燃料、食物、药品等。传统的空投方式,物资分散、地域分散、无法快速形成战斗力、种类繁多,不利于兵力的集结和使用,因此采用现有的重载空投系统。大量材料使其不适合捆绑或拴系,并增加了准备时间。因此,研制集装箱式物资投送系统十分必要,在精准投送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缩短部队集散物资的时间,实现空降作战所必须具备的攻击力和突击性。
版式设计王浩凡
图片来源李雪峰
照片运输机正在吊装伞兵坦克。
图2早期的重型空投经常使用类似的空投。
图3通过滑轨、其他舱内设施和拖曳伞的共同作用,重型设备被安全地拖出货舱。
图在投掷重型设备时,经常使用多个主降落伞和加压缓冲气囊,以确保设备安全着陆。
图5重型设备着陆时,分离和阻尼系统启动,以防止坦克翻倒或被降落伞拖拽造成损坏。
图配备强大空投系统的空降战车车队。
资料照片
作者强天林朱梦媛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