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伙伴都想知道SUV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当时就有SUV。和一些关于最让人忘怀的suv的题,那接下来让小编带大家揭晓一下。
汽车也有文化|微信Autocul
SUV为何在中国如此受欢迎?实用性?强大的越野性能?说实话,五菱在以上几方面可以秒杀大部分SUV。是的,即使你不愿意承认,你买SUV就是为了面子,或者是为了情怀。
家人在选择家用车的时候,总是希望底盘足够高,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残留着当年那辆神奇汽车的影子,那是汽车的代名词。那个时代。主席坐过,成省长坐过,省长坐过,你我小时候也坐过,这是中国人民汽车梦的开始,它就是“BJ212”。
212年出生
中国解放初期,中央发出指示,以苏联GAZ69为基础自主研制军用越野车。1961年8月,参谋长在五个选型计划中确定非独立悬挂结构的BJ210C型为试验车型。
BJ212轻型越野车于1966年正式投产。截至1983年底,BJ212在与美国汽车公司合资之前已累计生产了19万辆汽车。与此同时,红旗每年只生产几百辆汽车,而BJ212可以说成为了那个时代中国唯一的汽车内存。
1984年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BJ212开始经受市场潮流的冲击和洗礼,曾经在人们心中脱颖而出的“212”也开始演变。带着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的辉煌之路。
从1986年底到2000年初,BJ212车型经历了五次重大技术改进。从化油器到电子喷射,从敞篷车到全封闭车身,从灯板中央控制到空调、照明和收音机。BJ212完成了从军用到民用的转变。它以其简单耐用的车身结构和稳定可靠的越野性能而受到广泛认可。当时,在一个基础设施极其欠发达的国家,人们唯一能放心驾驶的就是一辆“绿色小吉普车”。过去,军车、“官车”的光环逐渐褪去,开始与这个时代的人们融为一体。如今,BJ212系列车型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台,虽然因时代变迁不再是市场领头羊,但依然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坚定不移的印象。毫不夸张地说,它标志着国内汽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退伍军人永远不死,他们的遗产代代相传。
BJ212几年前就已经恢复生产,尽管外观和内饰与现款212完全相同,但仍有不少车迷选择立即购买,圆自己的“BJ”梦。BJ系列已经在中国汽车爱好者心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可以与欧洲的甲壳虫和美国的牧马人相媲美。
212的后继者北京BJ40和北京BJ80继承了BJ系列的越野基因,成为硬派越野领域消费者的选择,但纯粹的越野属性并不是主流选择。最终是消费者。时代在变,注重时尚与舒适的城市越野SUV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新的青睐,BJ系列最年轻的成员北京BJ20应运而生。BJ212注入新时代元素,在硬派越野领域大受欢迎,能够将城市驾驶的性能与舒适性融为一体,一经发布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北京BJ20的外观设计继承了BJ212的硬派风格,前大灯设计巧妙地将锐利与简约两种相互冲突的气质结合在一起,五孔进气格栅更是向北京BJ系列辉煌历史致敬。强劲的车身线条和大尺度的包围,凸显了北京BJ20真正的越野精神。
内饰设计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与BJ212时代的简单设计完全不同,北京BJ20的内饰似乎借鉴了其表弟北京奔驰的许多设计元素,桶形的空调出风口是与现有BJ20相同。梅赛德斯-奔驰A级车。10英寸大屏以及可连接手机的悬浮式中控设计,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中控越野仪表盘的加入,似乎在强调他也是一名实习生。值得注意的是,座椅通风加热、360度成像等几项功能的加入,一看就是正宗的。
动力方面,北京BJ20的城市气息展露无遗,CVT与优先考虑平顺性和燃油效率的15T发动机相协调,支撑负载的车身和前后独立悬架保证了乘坐的舒适性。有很多设计都考虑到了城市驾驶的舒适性,但得益于215mm的离地间隙,你有时可以放心骑行。加上ESP全系列,在安全性方面也无可挑剔。
从1966年到2016年,经过50年的努力,BJ系列享有辉煌,并不断与时俱进,但通过BJ系列建立的“越野车应该由男人驾驶”的观念却根深蒂固。它已在中国人民心中扎根。“从前,国王的燕子飞进了百姓家。”从“建国风范”中的CEO座驾,到“奋斗”中北京青年的标配车,没有一辆车比这产生更深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关于中国人。
国内SUV市场的火爆,也得益于深入人心的“BJ情怀”。中国人对SUV不感兴趣,只是不自觉地在高大的车身上看到了BJ212的影子。这里有对强劲汽车的向往,有对坚固耐用品质的信赖,更重要的是对父辈乃至我自己年轻时的回忆。SUV车型的热销,实际上是中国人BJ梦的实现。
以BJ命名的北京汽车终于推出了充满情感的北京BJ20。传承了越野世家的硬派气质,基本瞄准了都市年轻人的汽车需求,既满足了新时代的要求,又保持了向经典致敬的态度。如今,经典再次出发,出色的内饰品质和丰富的配置,在自主车中已经属于出类拔萃的水平,968万至1398万的售价在同级自主SUV中也颇具性价比。
北京BJ20无疑是一辆充满情感的汽车,“北京汽车”这个品牌不仅仅是一辆汽车,更唤起了国人心中久久难以忘怀的历史情怀,唤起一种不可替代的使命情结。
汽车文化制作人荣获第22届、第24届中国经济新闻一等,是旅游汽车协会最具贡献自媒体人物。他是《汽车文化旅游》系列丛书的出版人。他是新浪、凤凰、百度和知乎的汽车专栏作家。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