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解一些关于前轮驱动悬架系统及装配方法和汽车构造培训的题,希望帮助到大家。
背景介绍
新能源汽车采用的一体化电机结构尺寸普遍小于传统燃油发动机,如果继续沿袭燃油车车身纵梁上悬挂支架安装的布局和安装方式,侧面悬挂支架变大跨度也会变大,尺寸减小,质量较重,成本高,强度难以保证。另外,传统车辆的前舱必须配备高低压电器或管路件、冷却液泵等部件,但没有固定的使用点。
目前解决该题的方案有两种一是采用框架式副车架,将悬挂连杆电机直接连接到框架式副车架的前横梁上固定。在采用一体式电机的情况下,副车架模具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增加,生产成本和产品成本迅速增加,其次,前舱增加了左右车架梁结构。支撑车身的纵梁并使悬架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集成电机通过悬挂支架连接到电驱动架组件上,然后吊装到上述电驱动架组件上。
采用电驱动架总成的方案在使用中是有效的,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会出现以下题1、电驱动架总成采用铝材通过重力铸造的方式制造,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它重量轻。它是一种重量轻、造型高、加工程度高、不需要防腐处理的产品,但由于需要开发铸造模具,铝材单价高,所以价格昂贵,和安装。需要后处理的要点2、电驱动单元框架总成采用冲压焊接而成,表面采用电泳黑漆处理,防止日后腐蚀,比铝铸件结构便宜,但也有明显的缺点重量大且模具成本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驱动架组件进行优化设计,以提供一种廉价且易于制造的驱动架组件。
为此,奇瑞的发明专利CN116373572A提供了一种前轮驱动悬架系统,包括电驱动架总成,电驱动架总成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由方钢组装而成。该前轮驱动悬架系统由方钢组装而成支撑架,因此易于制造,易于精确控制,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
前轮驱动悬架系统的组成部分
前轮驱动悬架系统包括电驱动车架总成、左右悬架缓冲组件、左右悬架支架组件、后悬架缓冲组件。电驱动框架组件包括由方钢制成的支撑框架。支撑架由各种规格的方钢构成横梁、纵梁和小弯件构成电池安装支架、水泵支架并焊接在一起,从而开设各种类型的连接孔。需要安装和固定线束夹,嵌入式铆螺母或铆钉螺柱用于安装和固定电气装置或热管理组件,焊接螺纹钢套用于安装和固定左、右悬架缓冲垫总成。这是可能的。车身纵梁采用内孔光滑的焊接钢套连接固定。
1、电驱动车架总成,2、4,左、悬架坐垫总成,3、5,左、右悬架支架,6、后悬架坐垫,101、连接孔。
支撑框架包含两个垂直的方形钢片。两根纵向方钢是支撑架的主体结构,保证了支撑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另外两根竖直方钢由几根连接方钢连接。钢材增加了支撑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并有利于两个垂直方钢件之间的连接。
10-10.支撑架,10-1.纵向方钢,10-2.连接方钢,1-1至1-8,螺纹缸套,1-9至1-12,安装连接孔。
与立式方钢的连接方钢上有多个安装螺孔,安装螺孔的设置有利于支撑架与坐垫组件的后续连接。纵向方钢端部设有安装连接孔,方便后续全车前轮驱动悬架系统的连接。
电驱动单元框架组件上设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的设置有利于集成电机与支撑架的连接,以利于集成电机后续的组装。缓冲组件包括焊接支架,焊接支架的设置使得缓冲组件与支撑架的连接更加容易。焊接支架与支撑臂连接,起到桥梁作用,方便后续左右悬挂支架的连接。支撑臂上设有压铸螺栓,设置压铸螺栓有利于后续缓冲垫组件与左悬架组件或右悬架组件的连接。
4-2.软垫总成,2-6.焊接支架,2-2.支撑臂,2-1.压铸螺栓,21-12.第一连接件。
压铸螺栓内置于支架臂内部,方便压铸螺栓与支架臂的连接。支撑臂设有突出部。限位凸起起到了很好的限位特征的作用,可以第一连接部和支撑臂的相对位置。
焊接支架包括连接套,连接套为组装套件,便于后续将第一连接部和支撑臂组装到连接套上。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悬架内管、第一橡胶主弹簧和第一悬架外管,第一悬架内管、第一橡胶主弹簧和第一悬架外管通过硫化整体连成一体。连接套两侧设有连接侧板,两连接侧板起到良好的桥接作用,便于纵向方钢之间的连接和焊接。
2-61、连接套、2-62、连接侧板、2-63、端侧板、2-3、2-5、第一悬架内外管、2-4、第一橡胶主弹簧。
连接套的末端安装有端侧板,连接侧板与端侧板的垂直截面呈倒L形,端侧板与连接侧板和支架连接框架。侧板与连接方钢连接,连接也是基于这种布置方式,支撑架与焊接支架之间有多重连接,极大的保证了焊接支架与支撑架连接的稳定性。
驱动架组件设有两个缓冲组件,一个缓冲组件连接到左悬架组件,另一个缓冲组件连接到右悬架组件。通过上述设计,在后续使用时,一个缓冲组件通过左悬架组件连接到集成电机的一端,另一缓冲组件通过右悬架组件连接到集成电机的另一端。这种布置可以实现集成电机与支撑架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发明所公开的左悬架缓冲组件或右悬架缓冲组件即为缓冲组件。这里,左悬架缓冲组件和右悬架缓冲组件仅因为缓冲组件的布置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名称。
前轮驱动悬架系统还包括后悬架缓冲垫组件,后悬架缓冲垫组件包括后悬架框架,后悬架框架上设有第二连接件。后悬架坐垫总成也是一种连接结构,主要用于副车架与一体式电机的连接。
6-1,后悬架框架,6-5,防撞垫,6-2和6-4,第二悬架内管和外管,6-3,第二橡胶主弹簧。
后悬架的侧面设有防撞垫,防撞垫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和后悬架的侧面。在这里,防撞垫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并防止稍后使用后悬架时与相邻部件发生干扰。
如何组装前驱动悬架系统
步骤1确定前轮驱动悬架系统的组件。
步骤2完成步骤1后,将两个缓冲组件设置在电动传动车架总成上,形成第一分总成,同时安装左悬架总成、右悬架总成和后悬架总成。缓冲组件及其集成电机被组装以形成第二子组件组件。
步骤3步骤2完成后,组装第一、第二子总成,完成前轮驱动悬架系统的组装。
完成步骤3后,前轮驱动悬架系统通过安装连接孔组装到整车上,采用这种组装方法,可以轻松地将前轮驱动悬架系统连接并组装到整车上。
电驱动架总成为主体,由多块不同规格的方钢和小弯头焊接而成,并根据需要开有小圆孔或长圆孔,用于固定线束夹。根据电驱动机架总成中待安装零件的固定点规格,选择或加工相应的盲铆螺母、盲铆螺钉、凸焊螺母、螺纹钢套、光孔钢套,并安装部分。它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架体连接。
螺纹钢套是空心内套结构,安装螺孔实际上就是在支撑架上开一个孔,将螺纹钢套插入孔中,就形成了前面所说的安装螺孔。同样,光穿孔钢套也具有中空的内套结构,将光穿孔钢套嵌入支撑架的孔内,最终形成上述的安装连接孔。通过螺纹钢套和光孔钢套的设置,大大保证了安装螺纹孔和安装连接孔的强度。
坐垫组件压铸螺栓与支架直接压铸成一体结构,特选六角头螺栓,防止压铸螺栓从支架中脱落,六角头通过一体模具完美成型-铸造工艺,支撑臂内部结构符合防跌落要求。
第一连接的第一悬挂内管、第一橡胶主弹簧和第一悬挂外管通过硫化连接成一体,第一连接的内管与传统的外露内管不同,而是设计为接下来。内管完全被橡胶主弹簧包围,不外露,焊接支架是由多个小型冲压件焊接而成的悬架缓冲垫总成焊接支架。
将上述三步形成的分件通过压装设备压装到悬架坐垫总成的焊接支架上,然后将支撑臂压装到衬套内管中,完成制造。部分。第二阶段,内管完全包裹橡胶的设计,在支撑臂压向内管时提供过盈配合,使压配合更加刚性,防止支撑臂与内管之间的相对运动。手术。当应用于实际车辆时,会产生摩擦噪音。
左右悬挂支架总成左右悬挂支架成型工艺相同,但结构不同,主要为板式支架结构。实际生产中,主体结构采用铸造成型,然后对安装孔或安装面进行二次加工,以保证定位、安装和平整度要求。
3.左悬挂支架总成,3-5,安装孔。
后悬架坐垫总成后悬架框架与上述左右悬架总成的成型工艺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悬架内管和第二橡胶主弹簧。2悬挂外筒;第二悬架内管、第二橡胶主弹簧和第二悬架外管硫化成一体结构,防撞垫为橡胶硫化件,整个橡胶不含金属。成分;
将上述三步形成的分部件通过压装装置与第二连接件和后悬架压合在一起后,在内管的两端分别放置两个防撞垫。如果中间部分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散开,产生影响防撞保护的缺陷,则可以考虑使用粘合剂粘合第二连接部分。
1、左右悬架坐垫总成与电驱动架总成分离
用螺栓穿过左右悬架坐垫总成上的四个安装孔,与电驱动架总成的螺纹钢套连接,完成左右悬架坐垫总成与电驱动架的分装。
2、拆下左右悬挂支架总成、后悬挂坐垫总成及集成电机
用螺栓穿过左悬架总成侧面的三个安装孔,固定到集成电机上相应的螺孔上,然后用螺栓穿过右悬架总成侧面的两个安装孔2、将集成电机连接到集成电机对应的螺孔上并固定,用螺栓穿过后悬架坐垫总成的三个侧安装孔和一个后辅助安装孔,连接固定端到集成电机相应的螺纹孔并固定。
3.将通过上述两步形成的组件连接起来。
当将左右悬架总成与传动单元车架总成连接而成的分总成结构与左右悬架总成、后悬架总成与一体电机连接而成的分总成结构组合时,模具-左右前轮驱动悬架系统是将悬架缓冲垫总成的铸造螺栓插入左右悬架支架的顶部两个安装孔中,并从底部分别用螺母锁紧,从而完成前轮驱动悬架系统。
4、前轮驱动悬架系统及整车总成
将组装好的前轮驱动悬架系统整体吊起,置于车辆前舱内,坐于车身左右纵梁上,然后穿过电驱动安装连接孔使用螺栓的装置。作为车架总成,嵌入车身左右纵梁中,并通过安装螺母连接固定。汽车的组装是通过将后悬架坐垫总成上的悬架内管用螺栓穿过,将其连接到安装在车身上的副车架的悬架安装点上,并用螺母锁紧另一端。
综上所述,前轮驱动悬架系统通过上述设计降低了开发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放置在前舱内的零件和各种管路提供了安装固定点,并且无需开发铸造模具和大型冲压模具。降低开发成本,采用方钢焊接成型方法降低单个零件的成本,单价低,生产工艺简单。悬架系统采用电驱动框架组件设计,提供更靠近悬架的安装点,并减少悬架几何尺寸和产品。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