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关于榜单中“名人”热搜!真正的上海名媛应该是什么样子?和名媛保时捷照片的话题,下面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榜单中“名人”热搜!真正的上海名媛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题吧!
作者霍小山
韩寒曾在小说《城市》中阐释了名媛的概念。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5000多元的包包,女孩就知道确切的价格。
《汉字辞典》创始人“入谷”说“佳人为妻”。这种美并不是指美丽,而是指高尚的品德。只有具备5个原则、4个美丽、3个爱的女人才能被称为“赢”。
名人应该成为女性道德榜样。
然而,到了韩国时期,名媛的概念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只有出身名门望族、才貌双全、经常出没时尚社交圈的美女才能被称为名媛。
100年前的上海,成为名媛是对女人的最高褒,也是每个女人一生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即使你真的拥有价值数十万的爱马仕,你也不一定能被贴上名媛的标签,更别说拥有爱马仕了。
女性成为社交名流就像希拉里竞选美国总统一样困难。
民国时期的贵妇
01-必须有明确的家庭背景-
成为名流最重要的条件是出身名门望族。
从这方面来说,当时中国名人的标准比西方要高得多。
美国社会学家维勃伦指出,欧洲社会名流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公主和伯爵夫人等头衔被合并起来称为“名人”。
也就是说,在当时的欧洲,即使是暴发户家庭的女性也能成为名人。在中国,如果一个女人的家庭背景一般,那么无论她有多少,她都无法跻身名人行列。
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几位名人的来历。
陆小曼的父亲陆子夫是清末学者,后来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曾任中华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参事、税务总长二十余年,也是中国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其母万华,为常州白马三中丞吴启和长女,其祖吴光岳为清代江西巡抚。
唐英,与陆小曼、父亲唐乃安并称“南唐北华”,是第一个获得清政府“补偿光和教育”资助的外国留学生,也是中国第一个。西医的。她的母亲徐宜珍是金陵女子大学首届毕业生,我是著名教育家吴宜芳女士的同学。
其曾祖父颜仁美是李鸿章的幕僚,曾担任中国第一家银行——商业银行的首任行长,并创办了上海工商会和多家私营企业。作为宁波帮的“创始人”。严子军爷爷因经营银行而闻名。父亲严志铎是严氏长孙,母亲是上海地产大亨刘体清的女儿刘成仪。
严仁美
林徽因的祖父林孝训是进士,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做过官。父亲林昌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首席大法官,叔父林觉民是著名的黄花江七十二烈士。
张爱玲的祖父张飞伦是清末名臣,祖母一格口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家世颇为显赫。
家庭出身优秀的女性自然会与上流社会发展关系。这些的连接使您可以访各种优质资源,从而获得您想要的一切。比如,英国王室访华时,唐英就被邀请弹钢琴、演奏昆曲。当时,她的美照被多家报纸广泛刊登,甚至引起了英国王室的关注。想象一下,如果普通人也能接触到这些顶级的演出机会和媒体资源。
林惠仁和父亲
所以,如果一个普通家庭的女人想成为名媛,不管你是真的有,在五星级酒店喝下午茶,还是在五星级酒店喝下午茶,都没有关系。和另外39个人一起住酒店,要一张名媛是唯一的出路。这是不可能的。
02-文化水平一定要过硬-
民国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冲突、融合的时代,是妇女可以合法上学的时代,是现代教育在中国扎根的时代。
但当时的中国还是半殖民地社会,经济极其不发达,并不是所有女孩都有机会上学。1925年,全国大学生总数超过3万人,能够进入大学的女性更是凤毛麟角。只有名门望族的女孩,从小就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不用担心读书没书。
因此,时代赋予了“小姐们”受教育的权利,家庭赋予了她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这些受过教育的女性,无论知识、思想、文化、文化水平如何,都被认为是当时中国人中最优秀的。
被誉为上海顶级名媛的唐英,从小就读于上海中西女校,这是一所完全西化的女校,宋氏三姐妹都曾就读于此。唐英在学校学会了流利的英语,并在卡尔等各大剧院用英语完整表演了《王宝钏》,让大家着迷。
她不仅会说英语,还懂得——件中国传统文化瑰宝。1927年,在中央大剧院举行的上海女子戏剧比赛中,唐英与于小曼共同主演昆剧《牡丹亭》,轰动全国。
陆小曼7岁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5岁进入北京圣心学校。同年,她的父亲陆丁聘请了一位英国女老师来教女儿英语。陆小曼的英语到底有多好?17岁时,她被北洋政府外长顾维钧聘为兼职外交翻译,名声京城。胡适曾说“陆小曼是北京必看的风景。”除了英语外,他还精通法语、德语、天文、地理、科学、戏曲。作为一名优等生,被誉为学神,她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全校人人都称她为“女王”。每当她外出活动时,数十名中外大学生常常跪下舔她,为她拎着书包和衣服。
陆小曼
“南唐北露”是女子中最优秀的书生,她们的才华可以让每一个贫困学子闻之落泪。其他女子的智商虽然没有两人高,但她们都上过贵族学校,不仅英语说得流利,而且举止优雅从容,有受辱不惊的心态。
他们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西方文化。她们不再裹小脚,不再追随三日四神,不再相信“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成为了当时中国妇女运动的代言人。比如,唐英就被女性杂志《玲珑》誉为新女性学习的榜样。
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中,他把金家的几位千金塑造成高学历、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尤其是第五个女人金敏姬,性格独立,爱恨分明。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勇敢地去追求。当弟弟金言希结婚后开始喝酒时,只有她一个人站出来骂他。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她决定离家出国留学。
一个没有才华的女人,即使出身再好,也只会被视为花瓶,而不是耀眼的名媛。
现代很多所谓的名人,其实只是有而已,并没有什么文化艺术成就。电视剧《三十而已》中,有一个场景是女主角顾佳拜访房委会主席王太太,送儿子去高档幼儿园。李王夫人是剧中的首富,也是一位“真正的”社交名媛。无独有偶,王女士购买了莫奈的名画《睡莲》。她以为顾佳不会画画,特意强调这是梵高的“练习”,但顾佳笑而不语。
这些富家小姐住着豪宅、别墅,用着最好的桌椅、茶具,却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正含义。他们太肤浅了,他们用一个奢侈品包的价格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不是根据实际知识来判断他。
说白了,这是绝妙的虚伪。
《三十岁》剧照
03-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名媛不仅要多才多艺,还要花很多,而且极其奢华,家里的保时捷就是给你做饭的阿姨买菜用的。他们绝不会想到买Gucci的丝袜会花很多。
我们就以唐英为例,她家的财富不只是铺油,而是铺油。唐英年轻的时候,家里有四个厨师。其中一对扬州夫妇做中式点心,一个厨师做西式点心,第三个是专门做大菜的厨师。唐鹰的所有餐点均按照合理的营养要求准备,并精确到早餐、下午茶和晚餐时间。
唐英的衣柜大得足以占满一整面墙,但由于她不能把所有的衣服都挂起来,所以她还有10个镀金的大箱子来存放它们。她的衣服非常多,一天可以换三套,早上穿短袖毛衣,出门穿华贵旗袍,晚上有客人来了就给她买新衣服。根据客人的口味。姐姐唐伟红说,姐姐买了十几双高跟鞋来搭配她不同颜色的衣服。
唐英
另外,家里有专门做衣服的裁缝,但唐英有时在商场里发现很酷的款式,就不买,以免与别人竞争。她会写下衣服的款式,对设计进行一些修改,然后交给她的家庭裁缝制作。正是这种“微创新”,让她成为上海时尚教母。
有人的幸福真是超乎想象。
另一位贵妇陆小曼,从小就被父母“养尊处优”,养成了花大手大脚的习惯。她与著名诗人徐志摩结婚后,奢侈的生活几乎让他崩溃了。陆小曼穿最贵的衣服,吃最美味的食物,花掉其他各种开支,每个月就达500至600元。这是什么概念?在北大当图书管理员时,月薪只有八块大洋。当时,鲁迅总共花费了3675元购买了北京的“三入口”。也就是说,于小曼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挥霍掉了北京的一处房产。——不是一座小高层建筑,而是一座带庭院的房子。
徐志摩到北京当了教授,还兼职过房产经纪人,但赚的还是不够陆小曼的开支。如果徐志摩没有不久后就因飞机失事而身亡,他很可能就出去送饭了。
陆小曼以亲身经历说,不是每个人都是美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美丽的。
上文提到的严仁美的姨妈严又云,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女学生之一。父亲给她安排了一辆别克车和一名司机,每到周末,一辆84号的高端豪华轿车停在复旦大学正门。严幼云经常把司机放在副驾驶座上,让他自己开车,而她的丫鬟则坐在后座上。在大多数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拥有自己汽车的人却寥寥无几,自己开车的女司机就更少了。由此可见严家的辉煌和地位。
颜玉云
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知道这个女孩是谁,只好给她起了个绰号“84号女士”。
84号小姐的衣服更是霸气十足。她的父亲开了一家老九丈丝布店,她可以在那里挑选布料。她想穿什么衣服,都可以在自己的丝绸店里自己制作,不用像《一起来看流星雨》里的有人一样去美特斯邦威买衣服。所以,她每天换的衣服都是全复旦最时尚、最流行的。
只有过着奢侈的生活,才能和上层人士交谈。巴赞在他的小说《雨》中写道“在一个大场里……女士们先生们正在花很多,举办狂欢节。”与“绅士”聚会
如果你想一想,如果有人喝1982年的拉菲,而你喝1982年的雪碧,你就无法享受它。
04-足以迷倒全国的美丽-
明星也很漂亮,而且应该很漂亮。
美貌并不是成为名媛的先决条件,但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民国名媛,在外貌上都逊色于普通人。而且当时还没有美颜相机和PS照片编辑软件,所以他们拍出来的照片是最真实的。
首先,我们以唐樱和陆小曼为例。这太可笑了,为什么他们是明星代言人?据《春申旧闻》报道,“上海名媛以善于交际闻名,首为唐英、陆小曼,其次为周淑萍、陈浩明。”
唐樱是标准的中国古典美女,白皙的鹅蛋脸,细弯的柳眉,一双乌黑闪亮的凤眼,挺拔的小鼻,红润的樱桃小嘴,还有袅袅纤细的腰肢。她很优雅。甜美、优雅、经典、端庄。
唐英
陆小曼的美貌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杨实秋形容她“面容更加清秀端庄,唇红齿白,优雅的品婷是北京女子中最有名的女人之一”。徐志摩回忆第一次见面
No Comment